近年来,“孕妇可用”“儿童专用”“宠物除臭除菌”类家用消毒液层出不穷。但无论包装怎么花哨、卖点怎么细分,这些产品在中国监管体系下——本质上仍是消毒产品。想合规上市,必须遵守《消毒产品管理办法》,并满足相应的产品标准与备案要求。
下面我们先看家用消毒液中常见的四类活性成分的监管差异👇
醇类消毒剂(乙醇消毒液等)
监管标准:GB/T 26373-2020《醇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定义:以乙醇和/或异(正)丙醇为杀菌成分制成的含醇类消毒剂、乙醇和/或异(正)丙醇与表面活性剂、护肤成分等配伍的消毒剂。
常见用途: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普通物体表面。
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等)
监管标准:GB/T 36758-2018《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
定义:以有效氯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包括次氣酸钠、次氯酸钙、液氯、氯胺、二氯异氰脲酸钠、三氯异氰酸、氯化磷酸三钠、二氯海因、次氯酸等。
常见用途:用于一般物体(指日常用品如桌椅、床头柜、门窗把手等)表面、织物、污染物品、水、果蔬、食饮具等。
其中次氯酸消毒剂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酚类消毒剂(织物消毒液等)
监管标准:GB/T 27947-2020《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定义:以苯酚、甲酚、二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三氯羟基二苯醚等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适当表面活性剂作增溶剂,以乙醇、异丙醇、水作为溶剂、不添加其他具有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常见用途:用于物体表面、织物、医疗器械外表面等、不宜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如宠物环境消毒液等)
监管标准:GB/T 26369-2020《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定义:以氯型季铵盐或溴型季铵盐为主要杀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包括单一季铵盐组分的消毒剂以及由季铵盐组分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复配消毒剂。
常见用途:用于物体表面、织物、食品加工设备与器皿等、不适用于瓜果蔬菜消毒。
特别注意:宠物消毒液根据使用场景分两类监管👇

不论成分差异多大
最终都必须落地“消毒产品备案”
上文提到的家用消毒喷雾、儿童用消毒液、宠物用具除臭除菌喷雾, 都是“普通消毒产品”,属备案管理。
消毒产品的合规申报与化妆品类似,均采用注册备案制度,消毒产品分为普通消毒产品与“三新”消毒产品两种,而普通消毒产品等同于普通化妆品,都是由省级部门管理,普通消毒产品由各省级卫健委进行备案管理;而“三新”消毒产品则等同于特殊化妆品,都是有国家部级部门管理,“三新”消毒产品由国家卫健委实行注册审批制度。

•省级分类管理
省级消毒产品备案按照消毒产品用途、使用对象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有效期满前,生产企业应当重新进行卫生安全评价和备案。在对消毒产品进行检验时,只做关键项目。
其中,消毒(灭菌)剂检验项目为:有效成分含量、pH值和一项抗力最强的微生物杀灭试验;消毒(灭菌)器械检验项目为:主要杀菌因子强度和一项抗力最强的微生物杀灭试验。
•消毒产品备案资料
监管部门会对卫生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形式审查,报告中包含的资料有如图所示的几部分:

•检测项目

家用消毒液的市场潜力大,但相应监管要求也十分严谨。一句“儿童可用”“宠物适用”的广告宣称,往往意味着更严格的安全性验证和更细致的备案流程。企业应在产品策划初期就把合规性作为优先考量,从一开始就将合规纳入规划,以确保产品安全可靠、顺利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