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升级 — 美程思安全评估系统智能新突破

技术工具的发展,总是从“能用”到“好用”再到“自动”的过程。

上一篇《如何做“好用”的安评系统?》文章中,我们夯实了安评项目运转的基础——数据维度完善、逻辑判断预设、结果可落地。可当用户真正在复杂项目里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最难的,不是做单条安评项目,而是让系统贯穿项目始末、自动流转、减少重复劳动。

因此,围绕这些痛点,在本期内容中将会向大家介绍,美程思团队切入了“前后链路”“状态提醒”“历史复用”等几个维度的优化,让安评系统变得“更懂业务,也更懂人”的小巧思。下面,我们就逐个聊聊这些功能。

数据全局历史检索 企业备案数据一键“呼出”

在实际项目中,研发或法规团队往往需要查“我公司以前有没有用过这个成分、多少浓度、哪个产品里出现过……”,若每次都回到Excel、备案系统、旧报告里翻,效率极低。但在美程思安全评估系统中,引入了:

数据信息智能检索

  •  支持根据品牌/备案人/INCI名称/成分浓度区间等多个维度查找
  •  检索结果中,可直接跳转到过去产品的成分配方、备案报告、生命周期与销售量等信息
  • 数据来源也支持同步企业内部的药监局备案数据库

举个例子:用户只需在【产品信息】中搜索关键词「甘油」,系统即可筛出所有含有该成分的已备案产品,并按照成分含量降序排列,支持用户一键查看其配方及备案详情,让历史数据真正“用起来”

这个功能的核心价值是让历史信息“活起来”,不再只是扔在数据库里吃灰,而是真正助力研发/法规决策。

安评数据更新提醒 动态变动数据不再“藏猫猫”

安全评估本就是一个对法规、文献、标准高度敏感的工作。若某条毒理学数据、法规浓度限制、或参考文献有更新,而系统用户并不知情,那么前期做的评估判定随时可能被推翻。于是,这次更新里,美程思在【安全评估数据库】模块里新增了「智能更新标识与提醒」

  • 当安全评估数据库某条记录(如成分毒性、参考浓度、法规限值等)被更新时,那条记录会自动打上「NEW」标签;
  • 用户点开该记录,可以看到更新时间、更新前后差异、更新说明等详细信息;
  • 企业层面还可以维护本地数据库版本,对比“云端与本地差异”——确保审核路径清晰、结论可追溯。

也就是说,你不会在某一天做了新的项目,第二天一条数据被修改了也不自知。系统会在关键节点提醒你“有更新要注意”

这一点,虽是“小细节”,但在多项目并行的环境中能显著减少纠错成本。

暴露剂量维护模块 减少人工找文献与录入痛点

在成分安全评估中,“暴露剂量”“日均使用量”“驻留因子”等参数通常需要去文献中查、对比、校验、计算——这是最容易出错、最耗时的一部分。美程思在这个环节内置了标准参考集。

系统收录了如JCIA(日本化粧品工业协会)2022版SCCS(欧盟化妆品科学委员会)第 12版等权威文献中的暴露剂量数据,覆盖不同产品类别、不同使用部位。用户在评估时,只要选定产品类别与使用方式,系统会自动拉出匹配的参考暴露剂量。

如果某项目对接特殊使用场景、使用部位等与标准略有不同,用户可手工输入或覆盖这条成分的暴露剂量参数。

通过这一优化,评估人员不必每次都折腾去查文献(尤其是冷门成分或特定场景),也极大减少手动录入带来的出错风险。

安评配方智能研判 提前把“坑”指出来

这个功能非常贴近业务痛点:在提交成分安全评估前,配方设计就可能已经进入初期审核状态,如果能让系统先行“预警”配方中可能的风险,就能大大节省后续返修时间。

在美程思安全评估系统中,内含「配方智能研判模块」,其核心思路包括:

根据数据库中各个成分的特性与配方中成分浓度、比例、使用部位等参数,自动识别可能超限或冲突的组合;

如某个配方中同时使用「柠檬酸+乳酸」,系统会自动累加其α-羟基酸总含量,并判断是否超过法规限值(如化妆品技术规范中≤6%);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这等于在你“还没提交评估”之前,系统已经帮你铺了一条“安全底线”。

滚动至顶部